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生活 >  >> 
估价9个亿!江苏村民挖到明代墓穴,一只簪子成镇馆之宝|世界播资讯
来源: 玉兰博物      时间:2023-05-30 09:15:28

江苏挖出一男四女的合葬墓,墓中出土了一只金蝉。

专家鉴定发现金蝉 含金量高达95% ,玉叶用的是 上等的和田羊脂白玉 !最让人惊叹的是蝉翼的 厚度仅仅为0.2毫米 !

专家对此 估价9个亿 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只金蝉,能值此天价?

(提示:全文共 1736字 预计阅读时间:5分钟)

金蝉玉叶重回人间

1954年,江苏吴县木渎五峰山兴建水利工程,在前期勘探中,工人们发现 五峰山下 有一处谷地,密集地分布着 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的墓葬群 ,随后考古专家们对此地进行考察。

其中一块墓的墓志铭引起了大家的好奇,墓志铭上说主人 姓张名安晚,是明朝进士,与一妻三妾合葬于此 。而当时的工程必须经过他的墓,考古队员们不得不对张安晚的墓穴进行发掘。

在十四号墓随葬品中,有一件造型别致,金玉结合的工艺珍品引起了大家的关注: 一只金光闪耀的蝉,栖憩在一片玉叶上。

(金蝉玉叶饰件 图源/南京博物院)

它出土的位置在墓主人的头部 ,一同出土的还有银笄二件、金银嵌宝玉插花四件,一根4.7厘米长的银柄,柄的顶端有一银托,银托中有一小孔,使金蝉、玉叶、银托连成一体。考古人员由此判断, 金蝉玉叶是一支发簪 。

顶级工艺薄如蝉翼

这只簪子,可是实打实的金枝玉叶。

金蝉体长2.4厘米, 两片蝉翼叠在一起,厚度为0.2毫米 。

0.2毫米是什么概念呢?相当于银行卡的四分之一,

可以说是真的“ 薄如蝉翼 ”。

经过鉴定,它的 含金量高达95% 。金蝉通体金光闪亮,头部前伸,双眼突起。蝉足有三对,一对前足翘起,一对后足微微抬起。整个蝉形象逼真,栩栩如生。

(金蝉玉叶饰件 图源/南京博物院)

玉叶长5.2厘米,宽3.2厘米。是用 新疆和田所产的羊脂白玉 精雕细琢制成,呈半透明凝脂状。叶片厚度也仅为0.2毫米,细薄呈凹弧状。叶片上有主脉一根和支脉四根,使叶片看上去更具真实感。

为什么选“蝉”作为饰物上的元素呢?

“蝉蜕于污秽,以浮游尘埃之外”,古人不了解蝉的一生,他们认为蝉从爬虫到飞虫是一次重生,因此经常把蝉作为陪葬品来祝福逝者,希望逝者来世的生活更加美满。

这只金蝉就静静地趴在这片晶莹润泽的叶片上,蝉与叶扣在一起非常牢固。可金蝉和玉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,能把他们连成一个完整的整体,也凸显当时工匠们的精心设计和高超的技艺水平。

金蝉玉叶以金和玉两种材质巧妙结合,寄寓了“金玉良缘”、“玉振金声”等美好愿望。

精美金蝉为谁而造

这枚金蝉玉叶发簪,是在墓主人张安晚的一个小妾的陪葬品中发现的,为什么一件如此精美的物件会出现在小妾的墓室中?

考古队员们在主墓发现了数量不少的金银器,瓷器,而且张安晚妻子的棺木也陪侍在侧,小妾的墓室很小,孤零零的棺木里除了几件衣物, 只有这金蝉玉叶是最奢华的陪葬品。

(金蝉玉叶饰件 图源/南京博物院)

于是有学者推测,古代纳妾是为了开枝散叶,人丁兴旺。虽然地位不如妻高,却因为年轻漂亮而一时得宠。小妾把张安晚进士赠予的珍贵饰物随身下葬,也许是寄托了某种情感托付,比如来世生在富贵家,做个真正的千金小姐。

这只金蝉被藏于南京博物馆,在42万件藏品中最为惊艳,成为 镇馆之宝 。 专家为这只金蝉估值,竟达到9个亿的天价 。

明代潮流单品——簪子

明代经济发达,丝织和棉纺两大产业的兴起,让苏州、杭州等所在的江南地区,成为潮流风尚的发源地。

发式作为服饰的一部分,在穿衣打扮时,自然不会被爱美的女子忽视。

明代女性流行的发式,就是佩戴假髻,用一种发套似的东西把梳好的头发套起来,髻上还要插满头饰。

(《升庵簪花图》局部 图源/网络)

时尚潮流中心的江南地区,头饰的种类更多了,还有发簪、笄、插针、簪花等样子的。其中玉簪、金银插针和耳环出土的实物较为丰富。

发簪的形状多样,有植物形、动物形、如意形、几何形等等。 金蝉玉叶就是插在贵族女子发髻上的一个饰物。

如今去南京博物院还能看到这支“金蝉玉叶”发髻,那蝉趴在略微透明的叶片上,四足在前,双翅收敛,蓄势待发。金光闪闪,巧夺天工。

金和玉一个外显,一个内敛,千百年来留下来的金玉器物,无一不在述说着美好。

参考资料:

[1] 申宪.金玉结合的工艺珍品——金蝉玉叶[J].东南文化,1993(01):203

[2]南京博物院

—END—

— 今日博物 —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